中國農業網 發布時間:2020-12-18 09:57:55 信息來源:
今年以來,崆峒區緊緊圍繞“糧飼兼顧、草畜互促、種養結合、綠色發展、生態宜居”的發展思路,多措并舉強力推進畜牧產業向標準化、規模化、集約化的生態循環模式發展,努力把畜牧業推向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綠色循環發展之路,促進現代畜牧業又好又快發展。
崆峒區結合全區畜禽養殖種類、養殖規模的實際情況和差異性,推行“種養結合”循環發展的畜牧業模式,積極引導養殖場(戶)走“草—畜—沼—果、菜、糧(草)”、“草—畜—有機肥—果、菜、糧(草)”等生態養殖與循環發展之路,推進畜牧業與種植業、林果業有機結合的循環生態養殖模式,構建生態養殖之路;按照“集中力量辦大事、一點帶面促發展”的發展模式,積極推進典型示范建設。培育了白廟鄉賈洼村、安國鎮翟灣村、西陽鄉火連灣村等典型肉牛養殖小區,在大秦鄉梁西村、劉廟村,安國鎮尚堡村建成了三個肉牛養殖專業示范村。同時指導各鄉鎮成立了牛產業發展辦公室,組建了牛產業聯盟,構建了“黨建+三公司-平臺+牛產業聯盟”的發展模式;堅持創新、綠色、生態、環保、安全的發展理念,以建設現代畜牧業為方向,以助農增收、共建小康為目標,認真抓好“建基地擴規模、建小區調結構、擴母群夯基礎、抓飼草促平衡、建龍頭增效益、抓品牌促市場”六大產業發展工程和走適度規模經營、全產業鏈發展、具有崆峒特色的產業發展路子,將全區打造成為隴東******的綠色畜牧基地。
同時,為進一步促進全區肉牛養殖方式轉變,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轉變肉牛飼喂方式,崆峒區全力發展作物秸稈循環經濟,采用玉米秸稈青貯、袋貯、窖貯和揉絲打包處理等方式,讓秸稈變成飼喂牛羊的飼草。通過發展玉米秸稈轉化利用技術,不僅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收入,而且從源頭上控制了秸稈焚燒和秸稈垃圾,為改善大氣環境質量、保護生態環境、保障人民群眾健康、維護公共財產安全和做好全域無垃圾工作打下堅實基礎;積極推廣養殖+有機肥生產+種植、養殖+沼氣(發電)+沼渣(沼液)還田利用、糞污分戶收集集中處理等多種模式。形成獨具特色的“養殖大戶、規模化養殖場—區域性糞污收集中心—有機肥生產—種植”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“領結”模式,積極推行糞污發酵還田、有機肥生產等措施,使畜禽糞污變廢為寶,走綠色循環發展的路子。
截至目前,全區牛存欄10.08萬頭,出欄9.12萬頭;生豬存欄5.4萬頭,出欄6.7萬頭;羊存欄5.3萬只,出欄5萬只;家禽存欄63萬羽,出欄49萬羽。全區有畜禽規模場229家,其中:肉牛規模場144家,生豬規模場38家,肉羊規模場13家;家禽34家。全區有龍頭企業7家(部級1家、省級4家、市級2家)。
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告知本網處理。電話:010-62110034
中國農業網(www.tpqmbj.tw) 官方微信公眾賬號:zgnyweixin
掃一掃 關注微信 了解農業天下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