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農業網 發布時間:2020-11-25 16:26:10 信息來源:
草魚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,肉質肥嫩,味道鮮美,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,并且草魚的食物鏈短、易飼養、抗風險性強,是我國重要的淡水養殖魚類。
草魚在自然狀態下以吃水草為主,屬于典型的草食性魚類。在人工飼養條件下可以投喂******水草、陸生的禾本科草類以及精飼料,飼料的來源較為廣泛。
草魚的生長直接受到攝食飼料的多少來決定,而影響草魚攝食飼料的因素有多種,要根據魚體的規格、養殖環境、當地的氣候條件和市場行情來確定投喂方法,選擇適宜的飼料、科學的投飼方式、合理的控制投喂量、安排合適的投喂時間,從而達到促進魚體生長、提高飼料利用率、降低生產成本、提高養殖經濟效益的目的。
草魚攝食行為和消化利用特點
因草魚沒有真正的牙齒和咀嚼功能,在攝取飼料后不能將飼料攪拌和磨碎,而是將攝食的飼料直接吞咽入食道。如果采食的飼料粒徑過長,草魚在攝食這類飼料后,會將其吐出來,然后再重新攝取粒徑適宜的飼料,或者是將粒徑過長的飼料切斷后再進行吞咽。但是此過程會使草魚消耗過多的體能,并增加了攝食的難度,因此飼喂草魚的飼料粒度要適宜,粒徑不宜過長。
一般草魚轉入攝食人工配合的飼料后,飼料顆粒的大小主要是由草魚的口裂來決定,適宜的飼料顆粒的直徑通常是草魚口徑的1/4,顆粒飼料的長度與直徑的比******為1.53∶1,膨化飼料顆粒的長度與直徑最適宜的比為1∶1。
草魚沒有胃,屬無胃魚類,攝食的飼料主要通過肝臟、胰臟和腸道分泌的消化酶來消化。草魚的腸道是其體長的3倍,草魚一般選擇在腸道排空前開始攝食飼料,并且在饑餓的狀態下采食量開始增加,如果饑餓的時間過長反而會抑制食欲,影響草魚的生長。
影響草魚對飼料消化利用的因素主要有飼料顆粒的粘結度、飼料原料的粉碎細度等。草魚對飼料會有一定的適應時間,這段時間主要是腸道內形成較為穩定的相對優勢菌群和消化內環境,因此在草魚的養殖過程中不能頻繁更換飼料,否則會影響草魚的攝食水平和腸道健康。
草魚攝食飼料的影響因素
草魚的生長發育受其攝食飼料的多少來決定。攝食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,主要包括飼料因素、環境因素、自身因素。
飼料因素:影響草魚攝食量的飼料因素主要包括飼料顆粒的規格、飼料顆粒的軟硬程度、表面的光潔度以及飼料的味道等。這些性狀都對草魚攝食和吞咽飼料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作用。如果飼料顆粒的粒徑過長,草魚無法一次性將其吞咽,這必然會影響草魚的攝食量,適宜的飼料形態以及良好的適口性都會增加草魚的攝食量。
另外,飼料的質量與草魚的攝食量也有著一定的關系。
環境因素:適宜的養殖環境會提高草魚的食欲,使其攝食量增加。
研究表明,草魚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與溫度呈現正相關,但是溫度也不宜太高,否則不但會起到反作用,還會對草魚的健康不利,且良好的水質,對于草魚的攝食量也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自身因素:草魚的生長可分為三個階段,即魚苗、魚種、成魚。不同的生長階段對飼料的需求量以及營養物質的需求不同。在自然條件下魚苗階段的草魚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,對蛋白質的需求量較高,隨著草魚的生長發育,食性開始轉變為草食性,對蛋白質的需求量也隨之逐漸的降低。
草魚飼料的投喂技術:草魚的生長速度快、產量高、易飼養,但是如果投喂技術不合理,也不會取得較為理想的經濟效益,因此,要掌握科學的飼料投喂技術,需做到以下三點:
選擇適宜的飼料,飼喂草魚的飼料主要有顆粒料、膨化飼料、粉狀飼料等,******的為膨化飼料,其次是顆粒料。在選擇飼料時要根據魚體的大小規格選擇適宜的飼料,包括粒徑、軟硬程度以及適口性等。如果飼料選擇不當,例如飼料顆粒的粒徑過大或過小、適口性較差都會影響草魚的攝食,降低飼料的利用率。
選擇適宜的投喂量,投喂量要根據水的溫度、溶氧量、水質、魚的攝食情況等來確定,并要靈活控制投喂量和投喂次數。
每天的投喂量都不是一定的,一般晴天要選擇太陽出來后2小時,溶氧量達到一定程度開始投喂效果******;如果遇到持續的陰雨天或悶熱天氣,則要少喂或者不喂。
一般草魚的每日投喂次數為2次~4次,時間間隔為3小時~4小時。
投飼方法:在投喂飼料時要做好定時、定量、定位、定質,并要結合天氣情況、水質情況以及魚的活動情況來飼喂。
一般為了保證成魚的規格整齊一致,有條件的可以使用投料機來投喂。如果沒有投料機,則要盡量做到投料均勻。
在飼喂配合飼料時,可以同時搭配著飼喂一些青飼料,這樣有利于草魚增強體質,并且可以降低養殖成本。可每天投喂青飼料1次,在喂完配合飼料的2小時后進行,或者可選擇在晚上進行。
在飼料投喂的過程中要做好食場的觀察工作,觀察水下是否有飼料剩余,并要觀察草魚的生長情況,以便能夠及時調整飼料的投喂量。
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轉自互聯網,如涉及第三方合法權利,請告知本網處理。電話:010-62110034
中國農業網(www.tpqmbj.tw) 官方微信公眾賬號:zgnyweixin
掃一掃 關注微信 了解農業天下事